两千年前,后世公元历法的原点,神的话成了肉体,名叫耶稣,住在人中间;祂是神活的话,是在父怀里的独生子,将神表明出来。圣经是神的话,更是基督徒信仰的内容和标准。在耶稣及其门徒在地上尽职的那些年,现在意义上的新约圣经还没有写作和勘定完成。后来门徒们借着考察、记录及书信来往,将真理记录下来,逐渐显明为神的话语。
五世纪初,教父耶柔米将圣经译为通俗拉丁文。那时活字印刷术尚未发明,手抄经卷费时又难以携带,加上教会为防备异端擅解教义,圣经被局限在拉丁语及神职人员的手中长达一千年,直到宗教改革时期,才被翻译成平民能懂的日常语言。
圣经的翻译与圣经的广传,关系密不可分。圣经广传的历史实为一部血泪史,其中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,足以叫我们看见主如何借着将祂的圣言广传,为祂的名在万国中使人顺从信仰。(罗一5)
公元前五百年左右,所有的旧约经卷即已完成,主要由希伯来文撰写。新约圣经的写作时间约从公元37 年至公元95 年,主要由希腊文写成。为使人能认识神的话,历世历代神都使用人,将圣经翻译成更多人能明白的语言。圣经翻译一事在历史上被学者分为四个时期。
壹、 圣经翻译第一时期
在古代世界,将圣经翻译成几种主要语言,如古拉丁文、亚兰文、科普特语、哥特语、叙利亚语等。此时期重要的译本包括七十士译本(Septuagint,希腊文)、武加大译本(Biblia Vulgata,拉丁文)、别西大译本(Peshitta,叙利亚文)及塔库姆译本(Targum,亚兰文)。
《七十士译本》(Septuagint, 150 BC)
在马其顿帝国的统治之下,散居的犹太人渐渐不再使用母语希伯来文,希腊文成为他们主要的语言。公元前三世纪,居住在埃及亚历山大城的犹太人,开始将希伯来文圣经翻译成希腊文。摩西五经的翻译约完成于公元前280 年,整本旧约的翻译约完成于公元前150 年。此为圣经的最早译本。
《武加大译本》 (Vulgate, 405 AD)
又称为《拉丁通俗译本》。罗马帝国统一地中海周围地区后,开始有人将圣经译为罗马帝国的官方语言拉丁文,惟用语既粗俗,翻译也多有错谬。公元383 年起,教父耶柔米在罗马教皇的支持下,着手修订并重译拉丁文新约圣经,于公元388年完成;后据希伯来原文,将旧约圣经翻译为拉丁文,于公元405 年完成全本圣经的翻译。 《武加大译本》迅速取代了旧拉丁文抄本,成为通用的拉丁文本圣经。1546 年,罗马天主教的特伦特大公会议(The Council of Trent)正式承认《武加大译本》为权威译本,至今仍为罗马天主教会视为正典,并沿用。
斯拉夫人的传教士——西里尔与美多德
西里尔与美多德(Cyril and Methodius)兄弟,九世纪初期出生于帖撒罗尼迦。公元862 年,两兄弟受东罗马帝国皇帝米海尔三世(Michael III)的差派,至大摩拉维亚公国(今捷克、斯洛伐克、奥地利一带)和潘诺尼亚向斯拉夫人宣教。为了宣教及推广敬拜仪式,西里尔与美多德用希腊字母和一些自创的字母,创造格拉哥里字母(Glagolitic alphabet),用以记录古教会的历史,其后再将圣经翻译成古教会斯拉夫语。这对基督教信仰在东欧的传布有深远的影响。
贰、 圣经翻译第二时期
你们说用英语读圣经是异端行为。因为我将圣经译成人们所熟悉的语言,你们就给我加上持异端邪说者的罪名。…… 难道不是圣灵首先将神的话以各国的方言表达出来吗?——威克里夫(John Wycliffe, 1320-1384)
改教运动时期,圣经翻译者将圣经翻译成当时欧洲的通俗语言。他们翻译圣经的宗旨,就是要使全民都能读懂圣经。十五世纪前叶活字印刷术的传播,对圣经的印制及流传作出革命性的贡献:圣经出版的速度提高、成本降低、内容更可信赖,大大推动了宗教改革迅速的发展。
《威克里夫译本》 (Wycliffe Bible, 1382)
威克里夫,人称“宗教改革的晨星”,为英国神学家及神父,自1380 年起便鼓吹圣经该以平民能懂的方式传递,并着手翻译圣经的工作。1382 年,罗马天主教正式定罪威克里夫教导“异端”。同年,第一版本的威克里夫圣经宣告问世,这是第一本英文译本的圣经,从拉丁文的《武加大译本》翻译而成。威克里夫死于1384 年。1388 年,他的同僚和学生共同完成了第二版本的威克里夫圣经。直至十六世纪中期,威克里夫圣经是英语世界惟一版本的圣经。
《路德译本》(Luther Bible, 1534)
路德马丁(Martin Luther, 1483-1546)是宗教改革的先驱,也是催化宗教改革运动最重要的人物。受惠于活字印刷的发明,他的改革声音传递得极广极远。路德教导圣经是神启示的惟一来源。在被罗马天主教定罪为“异端”而藏匿时,他用短短11 周的时间,日以继夜,焚膏继晷地将新约圣经翻译成德文,于1522 年9 月出版。1534 年,路德完成了整本圣经的德文翻译。在此之前的德文译本都是从拉丁文的《武加大译本》翻译而成;路德是第一位把全本圣经由希伯来文及希腊原文翻译成德文的人。路德精通德文,并花极大的工夫倾听一般市井小民,甚或童稚的语言,以求把圣经译成市井小民能读、能懂的语言。路德的德文圣经用语丰富、生动,甚至对后来德国语文的发展,都有深远的影响。
《丁道尔译本》 (Tyndale Bible, 1535)
神若给我年岁,不须几年,我必使扶犁的孩童比你们(教士)更通晓圣经。——丁道尔(William Tyndale, 1494-1536)
《丁道尔译本》是英语世界中第一本直接译自希伯来及希腊原文的圣经。受惠于印刷术,《丁道尔译本》也是第一本大量印制发行的英文圣经。
此译本虽以《丁道尔译本》为名,但并非由丁道尔一人独力翻译完成。丁道尔于1535 年因翻译圣经被捕,隔年殉道;在他被捕之前,他完成了整本新约及部分旧约的翻译,其余部分则由另一位改革家及翻译家科弗代尔(Myles Coverdale, 1488-1569)完成,并于1535 年出版。1539 年官方认可的英文《大圣经》即根据《丁道尔译本》加以补充及修改。后世最权威、最畅销的《钦定本圣经》绝大部分源自《丁道尔译本》的原稿,一字不差之处多达三分之一。
《钦定本圣经》 (King James Bible, 1611)
在丁道尔之后的短短几十年间,数个英文译本相继出现,包括1560 年专为平民翻译、采新教观点、反皇权及暴政的《日内瓦圣经》(Geneva Bible),及1568 年出版,文字艰深、拥护皇权的《主教圣经》(Bishops’ Bible)。英王詹姆士一世于1603 年即位后,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英国教会因圣经版本无法统一而产生分裂的问题,遂集结当时著名的学者及各领域的菁英人士,重新翻译英文圣经,费时七年完成,1611 年首版问世。
整本钦定本圣经仅仅使用了8000 个常用的英文词汇,一般人皆能理解。它的文字优美流畅,朗读时饶富韵味,并秉持只翻译,不诠释的客观立场,出版后广受喜爱。此版本的普及度于1640 年首度超越《日内瓦圣经》,至今仍为史上最畅销之巨著。
宗教改革带进的圣经翻译潮仅局限在欧洲通行的语言。宗教改革后的三百年间,圣经被翻译成34 种语言,其中四分之三都是欧洲语言。对此时期的新教徒来说,圣经翻译的目的,是要对抗罗马天主教真理的错误和实行上的腐败,尚缺乏宣教的眼光和度量。自从十九世纪起,清教徒开始觉醒,看见福音的托付和责任,以及将圣经翻译成宣教地本地语言的急切需要,宣教士开始投入圣经翻译的工作,各地圣经公会(Bible Societies)也相继成立。短短几十年内,圣经翻译的闸门大开,圣经学者称此宣教时期为“圣经翻译的黄金时期”。至19 世纪末,圣经已被翻译成404 种语言。威廉·克理(William Carey, 1761-1834)可被视为此时期圣经翻译的先驱。中文新旧约圣经于十九世纪首次翻译完成;一百多年来中文圣经的权威译本《和合本圣经》亦在此时期完成。
叁、 圣经翻译第三时期
威廉·克里(William Carey, 1761-1834)——鞋匠学徒成了圣经翻译家
近代宣教历史中,在圣经翻译上最有成就、最多产的,首推“近代宣教士之父”,英国宣教先锋威廉·克里。1793 年,克里一家启程前往印度加尔各答。克里一面研读语言,一面积极宣教并投入圣经翻译的工作。1801 年,第一本孟加拉文新约圣经出版;直到克里1834 年离世之前,他又将完整的圣经翻译成梵语、欧利亚语、马拉地语、印地语、阿萨姆语等印度语言,并将部分圣经翻译成其他二十多种语言和方言。克里在圣经翻译上的贡献,不只在于他的多产,更在于他燃起欧洲信徒海外宣教,以及把圣经带往世界各地的热火。在他的影响之下,圣经翻译的狂潮迅速遍及全球。
圣经公会翻译、印制、分送圣经
1804 年,汤姆斯·查理斯(Thomas Charles, 1755-1814)有感于圣经虽已被翻译成多种语言,但价格仍旧高昂,非一般农民及劳工阶级负担得起,遑论其他尚未有自己母语圣经的人民,便号召一群志同道合之士,共同创办“英国及海外圣经公会”,其宗旨为:“在不列颠群岛及至世界各地,翻译、印制、分送不带注解和评注的圣经。”短短几十年,圣经公会的分会在欧洲各地纷纷成立,包括瑞士(1804)、苏格兰(1809)、芬兰(1812)、荷兰(1814)、瑞典(1815)和法国(1818)。欧洲以外则有印度(1811)、美国(1816)、澳大利亚(1817)、哥伦比亚(1825)、新西兰(1846)等。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,“英国及海外圣经公会”在各个参战国中出版并分送了将近80 种不同语言的圣经;到1972 年,在各圣经公会齐心努力下,完整或部分圣经出版、传播于1431 种语言中。
《神天圣书》—— 第一本中国境内翻译完成的中文圣经
马礼逊(Robert Morrison, 1782-1834)生于英格兰,年轻时就受到感召,渴望将圣经翻译成中文─东方世界最多人使用的原生语言,遂开始学习中文。1807 年马礼逊抵华传教,成为历史上第一位到中国宣教的新教宣教士。马礼逊一面勤习中文,一面开始着手圣经的翻译,1813 年新约翻译完成。在另一位苏格兰传教士米怜(William Milne, 1785-1822)的协助下,于1819 年又完成旧约的翻译,并于1823 年以《神天圣书》为名出版,成为第一本在中国境内翻译完成的中文圣经。《神天圣书》不仅成为日后中文圣经的典范,现代基督徒耳熟能详的词汇如“弟兄”、“福音”、“使徒”等,都出自马礼逊译笔下的中文圣经。
《和合本圣经》——华人教会权威译本
继马礼逊之后,陆续有传教士在圣经公会的支援下,将圣经翻译成文言或官话(白话)的中文译本。过多的圣经版本对宣教实为不利,但各国传教士在使用通用版本的事上又无法达成协议。1890 年5 月,在几个圣经公会的主导下,于上海召开宣教士大会,决议集结各差会的译经人才,共同用三种文体—文言文(深文理)、半文言半白话(浅文理)和官话—来翻译圣经。其中的官话译本,即最为华人基督徒所熟知的《和合本圣经》。
官话译本的翻译委员会于1891年底第一次集会,1906 年完成新约的翻译,1918 年旧约翻译完成,全本圣经于1919 年出版,定名《官话和合译本》。翻译过程费时27 年,译文清楚易懂又优美,可说是一百多年来宣教士中文译经的巅峰之作。出版至今已晋百年,经过几次修订,仍为华人教会使用最广的中文圣经。1939 年《官话和合译本》正名为《国语和合译本》。
二十世纪开始,圣经翻译又进入一个新的阶段,一是本土基督徒接续圣经的翻译工作,用自己熟悉的语言,用本地人能明白的发表,将圣经翻译出来;一是未曾有过文字之语言的圣经翻译。根据2016 年的统计数据,全本圣经已被翻译成648种语言,新约或部分圣经已被翻译成超过2500 种语言。许多未曾有书写文字的语言,也在二十世纪后,首次有圣经被翻译成他们母语的“新设文字”。
肆、 圣经翻译第四时期
本土基督徒翻译圣经
以中文圣经为例,1940 年吕振中着手翻译新约圣经, 于1946 年出版初稿,旧约圣经则于1970 年完成,坊间称为《吕振中译本》,这是第一本由华人独力从原文翻译而成的中文译本。1979 年的《现代中文译本》,1992 年的《圣经新译本》,2005 年的《圣经恢复本》等,皆为华人自力主导的圣经翻译版本。圣经各个版本翻译特点不同,比如冯象版本的圣经完全按照汉语的优美为标准,和合本兼顾了语言的优美和达意,恢复本非常注重原文的属灵涵义。不仅仅在中文地区,全世界范围内,本土基督徒也各自领受负担,努力将神的话语翻译成本土语言。
“如果你的神那么伟大,祂为什么不说我的语言?”
1917 年,年仅21 岁的美国大学生金纶·汤逊(William Cameron Townsend, 1896-1982) 利用暑假到危地马拉参加推广西班牙文圣经的行动,遇到许多喀克其奎人(Kaqchikel)。他们不识西班牙文,一位喀克其奎人问他:“如果你的神那么伟大,祂为什么不说我的语言?”经过一天的祷告,汤逊决定投身把圣经翻译成喀克其奎语,却发现喀克其奎语并没有原生文字,仅仅是一种口说语言。他用十二年的时间学习喀克其奎语,更为它创造了一套字母系统,并在喀克其奎人的帮助之下,于1929 年翻译完成喀克其奎语新约圣经。
1934 年汤逊成立世界少数民族语文研究院 (SIL International),训练人分析没有文字的语言并为其创造字母;1942 年正式创立威克理夫圣经翻译会(Wycliffe Bible Translators),其宗旨为使世界上的每一个人,都能用自己的母语来读神的话,来认识神的救恩。未曾有过文字之语言的圣经翻译,也包括了台湾原住民的族语圣经以及中国少数民族的圣经翻译。根据联合圣经公会(United Bible Societies)于2016 年的统计,全世界7099 种语言中,有6880 种为某些人的原生母语,其中648 种有完整的新旧约圣经,1432 种有完整的新约圣经,1145 种有部分圣经翻译完成。换算成人口数,全世界仍有13 亿人口尚未有完整的母语圣经,2.5 亿人口从未用自己的母语认识神的话。
今日圣经的翻译仍在各处默默地进行,神终必成就祂对祂子民的应许。
“对耶和华的认识充满遍地,好像水充满洋海一般。”(赛十一9)
没有评论
评论已关闭。